将“被动服务”变“主动上门” 解残疾群众“急难愁盼”

“以前听说办证得跑好几趟,真没想到现在在家就能办,你们真是把服务送到我们心坎儿上了。”完成残疾评定的村民们纷纷为这场贴心的“上门服务”点赞。

近日,韩集乡民政办主动与市残联、市人民医院对接,精心组建“评定服务队”,为辖区内十名肢体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残疾评定服务,真正将惠民政策送到了群众家门口,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以往,残疾评定要求申请人要到指定医院办理,这对于肢体残疾、行动不便的群众而言,无疑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韩集乡民政办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部分村民因瘫痪、重度残疾等原因,长期被困在家中,无法前往现场参与评定,导致残疾证办理受阻,进而难以享受相关帮扶政策。

“群众有需求,我们就得有行动。”韩集乡民政办当即牵头协调,很快与市残联、市人民医院达成共识,一场“量身定制”的上门评定服务随即启动。

评定当天,“评定服务队”依据评定方案,科学合理地规划上门路线,确保服务“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在红云村村民袁爹爹家中,医生一边细致入微地检查他的肢体活动能力,一边耐心询问病史,认真记录各项评估数据;民政和残联工作人员则在一旁协助整理相关材料,详细讲解残疾证办理流程以及后续的帮扶政策。“您别紧张,放松些,我们看看这条腿能不能稍微抬一下?”医生温和的话语驱散了老人的紧张情绪,原本略显沉闷的房间里顿时充满了暖意。

据了解,此次上门评定服务不仅为十名群众顺利完成了残疾等级评定,乡民政办还同步收集了他们的生活需求。下一步,乡民政办将有针对性地落实生活救助、康复服务等帮扶措施,让惠民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暖到“心上”,真正实现“群众有需求,服务不缺位”,持续提升残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讯员:黄爱 孙宇婧 编辑:陈思 制作:周艳 审核:李盛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