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扶贫车间应对疫情“大考”

大悟县芳畈镇汉帛服饰扶贫车间。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李杨 严莹莹

“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5月15日午后,在大悟县新城镇飞翔玩具制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总经理丁辉强正在发愁。

丁辉强14岁远赴广东玩具厂当学徒,18岁成为生产线主管,32岁返回大悟创办飞翔玩具制品有限公司。目前,他在大悟建有7家生产车间,其中两家被认定为扶贫车间。新城镇这一家便是其中之一,有38个贫困户在此务工。受疫情影响,飞翔玩具停工近3个月,订单损失70%。

与飞翔玩具一样,大悟不少扶贫车间面临疫情“大考”。

“扶贫车间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在丁辉强看来,扶贫车间亟待提升竞争力。

扶贫车间进村到户

“建扶贫车间,贫困户和企业都受益,何乐而不为!”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丁辉强一直这样认为。

对于留守妇女、留守老人而言,在家门口就业,工作时间灵活掌握,每月收入稳定;

对于建扶贫车间的企业,既可享受就业扶贫政策的补贴,还可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降低用工成本。

在大悟,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以上的,一次性补贴2000元/人;被认定为扶贫车间的,每年享受水电费50%、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水电费补贴。近年来,大悟扶贫车间发展很快。至2019年底,全县认定的扶贫车间共有83家,涉及电子、玩具、制衣、茶叶、油茶等领域,布局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吸纳就业人员29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43人。

位于宣化店镇的澳弘达针织衫厂,有员工120余人,其中贫困户70人。不少贫困户需要留守家中照顾孩子,企业就拆装14台机器送到贫困户家中,让他们居家就业。

2019年,飞翔玩具产值超过1000万元。在此务工的贫困户收入按件计酬,多劳多得,保底月工资1500元。“贫困户干得好,多奖一点;干得不好,即使需要处罚,也没有严格执行。”

疫情带来经营压力

新冠疫情来袭,扶贫车间面临诸多困难。

失订单、缺货源、资金紧,富赢电子黄站镇扶贫车间、百姓工业品加工中心彭店乡扶贫车间等至今未复工;正值农忙季节,景麟包装城关镇扶贫车间、丰腾玩具高店乡扶贫车间普遍缺工严重;缺资金,恒源电子东新乡扶贫车间、汇达服饰东新乡扶贫车间等有订单不敢接……

至4月底,大悟县83家扶贫车间中,有69家复工复产,吸纳就业人数2135人,其中贫困户750人,较2019年底均有所下滑。

企业面临生存压力,管理者开始加强扶贫车间,想法降低成本。

飞翔玩具流失订单70%,原材料成本和物流运输成本翻了一番。为了企业生存,丁辉强从严格管理着手,降低运行成本。以前,车间里有个别贫困户三天两头家借故不上班,上班也不认真干活,每月就等着拿1500元的保底工资。“企业现在十分困难,员工必须与企业共同承担压力。如今,员工干多少拿多少,扶贫车间养不起懒汉。”

面对企业降本增效举措,有些贫困户“不习惯”。

恒源电子扶贫车间主要生产中高端蓝牙耳机电池,2019年日均生产3万只蓝牙耳机电池,吸纳贫困户26人就业,员工每月收入4000元以上。今年受疫情影响,恒源电子扶贫车间订单损失严重,复工一个多月以来,才生产电池10万余只。今年4月,企业将员工月工资降为2000元,结果只有4个贫困户返岗。

强基固本再出发

疫情刚过,丁辉强高薪从深圳请来三名毛绒玩具设计师和工程师,一边对产品设计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升级,一边调试全自动激光剪裁缝制生产流水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流水线旁看到,工程师在电脑旁输入各种参数,按下启动键,机械手臂带动一支激光笔,在棉布上雕龙画凤。不到10分钟,200个完全一样的模板雕印成功。工程师介绍:“以前都是人工用剪刀裁剪,质量参差不齐。用上激光笔,误差降低至毫米级,效率还高,一支笔能顶10个人。”

“不转型升级,不拓宽产品渠道,扶贫车间无法长久生存和发展。”恒源电子扶贫车间负责人喻山水说,在东新乡政府的支持下,已与深圳一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争取近期签订供货合同。

扶贫车间正在转型升级,贫困户也要提升自身素质。

5月15日,记者走进大悟汉帛服饰有限公司芳畈镇扶贫车间,发现里面比较冷清。公司办公室主任周翠玲介绍,汉帛服饰主营外贸毛衣针织衫,上半年本就是淡季。“镇里组织技能培训,大部分员工都上课去了。等订单一来,全员满负荷开工。”

技能培训已成为大悟县增强贫困户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大悟县劳动就业保障局局长李新国介绍,今年将组织贫困户分批次、按需求进行技能培训,增强贫困户的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