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学会欣赏与感受

多少年前,笔者一位朋友,久居农场最边远的生产队。一天,他到总场办事,经过大山角,发现红旗大道已硬化成一条水泥路,他激动得浑身颤抖,张开双臂,要热切地拥抱这条曾经无数次趁着雨天泥泞赶着牛拖子经过的大路。这就是欣赏与感受。后来,他写了一篇散文《路》,发表在湖北《现代农垦》杂志上。

也是多少年前,一位总场机关干部牵着女儿到第二砖瓦厂赴宴,经过南支河大桥时,女儿说:“爸爸!我想在这上面打个滚。”这也叫欣赏与感受,带着天然去雕饰的童趣和纯真。我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人看见红旗大道的十里景观和中洲广场的美化升级能够发出何等美妙的感叹,倒是一次滑稽的偶遇,驱使我拿起了冷落多年已显生疏和笨拙的笔。

那晚,华灯初上,歌舞暄嚣,我在广场散步。一位精瘦干练、风韵不减,看上去应该有六十大几岁的中老年妇女穿行在广场北边,只见她蓦然回首,北望一眼刚刚建起的小广场,许是惊异于那几排灯柱的壮观与辉煌,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哎呀!搞的像武汉市耶!我……。”后面是一句很不得体的口头禅。我明知那是一种极致的赞美和抒情,故意揪着那句不雅语反问她。她居然羞红了脸,抱歉地笑了,而且笑弯了腰。那笑脸、那腰姿、那情形,好美!我忽然发现,最美丽、最朴实的赞美,莫过于比喻;最直接、最顶级的抒情,也许要用最不雅的言辞来表达。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欣赏与感受呢?诚如帅呆了、酷毕了一样。当美来得过于迅及而且美得让人嫉妒的时候,抒情的词典里便找不到恰当的形容和感叹了。

你欣赏了吗?你感受了吗?你每天学习、工作、生活在中洲,近几年来,几乎每天见证着中洲一点一滴的变化是不是还无动于衷?是不是还在以苏东坡的那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为借口而自我解嘲或排遣开脱呢?是不是因为爱得不够深沉而放纵了审美疲劳的潜滋暗长?是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学会欣赏与感受,用现今时髦的话说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你明确自身的娱悦因何而起的前提下,不能囿于自身的乐趣而孤芳自赏。要让欣赏与感受的链条不停转动,就要变个体无意识的活动为大众有觉悟的德行。要返观社会,让欣赏与感受的主体衍射出更多理性的光辉去感化人、教化人,搭建起令人景仰的人格宝塔,修炼出汪洋恣肆的精神魅力。

我说欣赏,是让美作用于眼;我说感受,是让美作用于心。我说学会欣赏与感受,是企图把一个个充满爱意的具体表现钳进到那些美丽的处所去让人们争相效仿、相互约束、共同遵守、倍加呵护。其表现一曰体验。驻足侧耳,聆听一会儿群鸟的啁啾;抑或坐在长椅上看云卷云舒,想一段从前听过的故事;或者干脆闭目养神,嗅嗅不知从哪片草坪上散发出的泥土的清香。学会欣赏与感受,二曰爱护。漫步林荫路上,你随地吐痰了吗?你乱扔烟蒂、纸屑或其他杂物了吗?你顺手扶起了倒下的垃圾桶吗?学会欣赏与感受,三曰教育。你对你的孩子或者孙辈说过广场的鲜花是用来涵养空气的只可远观不可攀折吗?说过用罢的食品饮料包装放进兜里带走或者投进垃圾桶吗?学会欣赏与感受,四曰制止。看到破坏灯具的顽童,看到放火烧荒的小淘气,看到机车对人行道的冲击和碾压,你敢大喝一声,遏止这些不应有的劣行和莽撞吗?我们拿着低工资的待遇,克己奉公,苦心修饰、装点和经营生我养我的地方,巴望获得与时代同步的自尊和骄傲,干嘛不携手维护好不容易崛起的美丽家园呢!有些人不为美所折服、所陶醉也就罢了,似乎还从对美的亵渎和破坏中获得某种不健康的快感,甘心与人性的缺陷作伴为伍,替悲凉的人生推波助澜,极尽人渣之能事,实乃百思不得其解也。倘我们沾沾自喜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便觉是个逍遥的人了,皆如是,社会的文明又如何进步之?

学会欣赏与感受,需要文化垫底,需要激情润滑,需要休养助推,需要责任领航。唯有深爱,才能永不餍足的醉心于美丽的风景;唯有道义,才会责无旁贷的去护卫生存的空间。遗我刀笔吏,不为官样文。掏出丹柯心,化作近乡魂。

后记:多余的话

学会欣赏与感受。作为中洲人,初看这个题目,也许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就你能!我怎么不会欣赏与感受了?这也要学习吗?笔者毫无贬损他人之意。只是想在更高一个层面上给某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提个醒,多情而不矫情地拓展那份潜在的似有若无的审美情趣,并力求能从中引出些许几近淡忘的思考和游说。我相信教养的力量并将以共勉的姿态去收获最后的共鸣。

丙申年 春

中洲简介

中洲湖区历史上属古云梦泽,有“四湖八垸”之称。境内“赤壁街”系古荆楚五赤壁之一,相传为孙曹战地。

清同治《汉川县志》载“临汉巨镇首赤壁,六渡湾为往来通津……”。《汉川风情录》载:“赤壁自三国以来直至前明,都是水陆并茂,车船往来,市场繁荣,景色宜人,农渔皆作的好地方。”

据唐《元和郡县志》载,邑人张清标过赤壁街,见垂杨绾暮鸦,夕阳上芦花,乃至“街南街北几停车”,发出“凭谁问取孙曹事,细听渔歌出苇萧”的感叹。

明嘉靖《汉阳府志》载有汉川知县陈惠作的“赤壁朝霞”诗:“九光瑞绮连云赤,千缕红绡照水明。”“宛如织女天机锦,辉耀平川画不成。”建于明成化年间的赤壁街西峰寺,据传建国前尚香火旺盛、香客不断,且有释彼岸诗一首以烘托之。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境内肖家湾、曾家湾、牛角湾、毛家沟子等地有过革命斗争的足迹,印《襄河报》、办兵工厂、各湾村成立抗日基干队。武装斗争如火如荼。

中洲垸农场,1957年底始建于中洲湖区,是一个国有农业企业,以种养殖为主,位于汉川西北部,西与天门接壤。其形如船,西高东低,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公里,东西地面平均海拔高度23.1米。天门河支流南支河沿天成垸、双福垸穿境而过;孝仙洪高速公路斜插南北,在冯家口形成进出通道。农场现有国土面积5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左右,职工构成来自五湖四海。

建场近六十年来,在历届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洲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胜利。铁牛垦荒,筑垸建场,竞展筚路蓝缕历史画卷;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实行田林路渠综合治理;发展工业,争创品牌,打造农垦企业名片;广植苗木,多种经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锐意进取,“三改”联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公汽联营,道路硬化,有效改善交通环境;抢抓机遇,项目驱动,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如今,一个初具现代农业雏形的国有农场正面向未来,如日东升。

公元二0一六年 春

拓荒牛雕塑记

地方标志,塑造形象。寄托精神,缅怀逝光。凝聚人心,开悟导航。三届党委,计议案上。或因缺资,或因断想。几度搁浅,几度重商。猴年早春,风和日祥。偶及谋阙,群贤毕倡。建设热土,凭添景象。拓荒牛塑,其意弗僵。奋力耕耘,躯前向上。任劳任怨,不卑不亢。终身奉献,寸草果肠。犁耙耖磙,片羽吉光。立此地标,心灵松绑。驻足仰视,汲取能量。睹物思辨,内敛外张。今日中洲,刮目相望。哞以警策,宗旨勿忘。冻雷惊笋,春风骀荡。同舟共济,再铸辉煌。

丙申年  春


(作者:老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