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出席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其它报告。市领导曾耀华、冯汉金、方兵、张念恩、段利华、乔云植、李瑶参加讨论。
在各组讨论会场,委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家一致认为,今年市政府工作捷报频传,汉川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连续五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十强,再次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汉川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全市人民协力奋进的结果。政府工作报告擘画了2024年汉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站位高远、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亮点纷呈,总结成绩实事求是,谋划工作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篇贯穿了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个坚定信心、振奋人心、凝聚民心的好报告。
加快建成“三区一城”,奋力实现“全省十强走在前列、全国百强争先进位”,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报告中就聚焦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聚焦城乡建设焕新升级,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聚焦流域综合治理提速升级,守牢四条安全底线;聚焦社会治理体系优化升级,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聚焦民生事业全面升级,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等工作做了详细部署。这些举措契合汉川实际,回应了群众期待,充分体现了政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
工商界一组委员严宝军建议,加快城区菜市场升级改造,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规范经营场地,增加停车位,进一步加大农贸市场的精细化管理,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工商界二组委员张红华建议,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在中共工青妇界,委员羡晴说,促进小微企业融资便利,要持续推进平台功能升级完善,推进合同融资业务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强化预算单位政府采购主体责任。委员蔡向阳说,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及相关监管措施改进,需要落实司法救助制度;提高司法救助效率,充分体现应急功能;多措施拓宽救助渠道,彰显司法为民情怀;强化管理监督机制,促进工作规范高效。
在经济社会福利界,委员熊成茂建议,加强汉江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统筹水域治理、水资源建设,提高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委员胡莲芳建议,加快殡葬场所搬迁建设工作,满足群众丧葬项目的基本需求。委员金晶说,汉川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建议利用高铁互通,在汉川站设立本土特色营销区,提升汉川地域文化知名度,打造汉川市旅游文化名片,助力乡村振兴。
在农林科技人口环保界,委员程维平提出,要持续推动低效闲置土地再开发再利用工作,积极探索创新低效闲置用地盘活模式,充分激活存量资源,赋予其更高效益的“二次生命”,提高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全面推进低效用地企业提质增效。委员刘畅提出,要不断推进汉川农产品品牌建设,擦亮地方特色农产品招牌,引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提升汉川河蟹、莲藕等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特邀界委员齐斌、张浪浪、阳文飞说,政府工作报告逻辑清晰、文风凝练,客观全面又重点突出,接地气、更务实、重民生。建议继续加强汉川城区停车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S105省道庙头段升级改造工程。
台侨少数民族宗教无党派界委员彭浩文、肖凡、王君、涂建平、徐莉等委员建议,利用家国情怀、乡土情结吸引海外同胞为家乡出力,在对外交流中传播汉川声音。
教育医药卫生新闻文艺体育界委员安雪珂、周慧枝、杨艳红、王金芳等委员建议,相关单位部门深入开展防拐防骗教育,逐步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开展进家庭和社区活动。参与讨论的市领导对委员们的意见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委员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市委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同心同德、汇智聚力,为加快建成“三区一城”,奋力实现“全省十强走在前列、全国百强争先进位”,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汉川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组讨论会上,委员们还审议了本次会议的“三个决议”(草案)。
(记者:彭冠 彭栋 罗宇恒 赵力 吕艳 编辑:姚伟红 制作:鄢荻 审核:金承刚 李盛兰 终审:李洵)